閱讀心得|《妻子、媽媽,偶爾劉中薇》

你看過《未來媽媽》這部電視劇嗎?該劇的編劇,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劉中薇。初次看到這本書的書名,我第一個感覺就是,當女人真的有點可憐,一旦結婚生子後,成為妻子、媽媽這兩個角色,就很少時間可以做自己了。所以為何在媽媽間有一句經典的話,「我熬的不是夜,是自由」,這一句話道出身為媽媽這個角色,時間都被其他身邊的人所佔據,唯有在夜深人靜時才能做自己。所以我想,這本書名最後的名字,可以用任何一位你身邊的媽媽來替代,包括你的老婆,絕對幾乎都是成立的。
這本書我其實在幾個月前,也就是我確診的期間,就已經看完了,但遲遲放到現在才拿出來整理心得。一直以來,我在部落格分享的大多以親子教養為主,沒有碰觸過夫妻關係的話題。原因何在?其實不瞞你說,在爸爸這個角色上,我可能還算及格,但身為老公,我是肯定不太及格的。
我不算是個有同理心的人,對應到伴侶身上,想當然爾,我就不是個貼心的另一半。在第三胎來到之前,前兩個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都是我老婆,舉凡換尿布、洗澡、泡奶之類的,幾乎是由她一手包辦。我並非不會幫忙,而是處於被動的狀態居多,需要對方有請求發生時,我才會根據指令而行動。像我這樣「說一動才做一動」的老公,經常被老婆白眼也是不意外的,可能跟我一樣的老公也不在少數,平常就要皮繃緊一點,不然來看看這本書也不錯,或許在想法上甚至相處上可以有些改變。
「女人腦」與「男人腦」
我在前一篇文章就有提到過,洪蘭教授用腦科學來解釋男女大不同,這本書也有提及生理上的天生不同處。像是被稱為「快樂激素」的「血清素」,男人分泌速度比女人還快上許多,所以說夫妻吵架後,老婆還在生氣時,老公已經呼呼大睡。相信這個畫面對你我來說,可能都不陌生,對吧?
另外,女人腦的記憶是透過感情觸發而喚醒,也就是說,從情感面可以瞬間取出過往的類似經驗。所以當老公說出某些白目的話時,老婆可以瞬間把以前老公說過的白目話都拿出來講,這一點也是女人天生的能力。(這部分我也非常認同,XD)
相對的,男人腦則會記得主要事件,忘記旁枝末節的小事。很容易專注在某一個目標時,忽略其他事。這一點書中也舉了幾個作者的生活實例,蠻有趣的,看了會讓人會心一笑,而且類似的事件也都會發生在夫妻之間。
還有一個也蠻有趣的,作者在書中提到,「男人在面對喋喋不休的女人時,如果超過三分鐘沒聽到重點,腦袋就會進入自動休眠。」關於這點…我實在是不好說啊。(左耳聽、右耳出?XD)
「真愛」不是用來遇見的
很多愛情偶像劇,在劇中男女主角的相遇情景上,為了符合「浪漫」這個條件,都會設定出特殊「緣分」的到來,產生出愛的火花。本書的作者也是一樣,在書中也描述了當初遇到現任老公之後的相關事件,因為內心的好感使然,自然就會把很多發生在彼此周遭的事物建立連結,產生對方就是天命之子的想法。
一旦兩人進入愛情,生活產生了交集,進而產生對婚姻的憧憬,充滿對未來幸福的幻想。俗話說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」,但大家還是會奮不顧身的往裡面栽進去,結局就像作者的這一句話,「婚姻生活不是一瞬間的怦然就能幸福美滿」。
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其在《未來媽媽》裡的一段台詞,如下面這一段,留給已進入婚姻生活的你我細細品味。
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,放在哪裡叫做『真愛』,真愛不是一個對象。真愛是你遇到一個人,你們在一起,經過漫長的歲月,經歷重重的關卡,你們一起快樂、一起悲傷,無論發生什麼事情,你們還是在一起,你們誰都沒有放手,因為這樣,終於證明了你們之間的這份感情,叫做真愛。
關於「犧牲」
進入婚姻後,兩個人變成兩家人,生活從此大不同。但其實對於大部分的老公這個角色來說,感受都可能不太深。也有很多人,在婚後還是過著跟婚前一樣的生活,定期跟朋友、死黨聚會、出遊,甚至在有了共同的結晶之後,還享受著「偽單親」的生活。
我不予評論這是好是壞,畢竟夫妻兩人有彼此的相處模式,能互相配合就好。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經歷了不少身為「職業婦女」這個角色會遇到的問題,不過或許是作者本身職業的關係,透過編劇、寫作等方式,自行找到平衡,我覺得非常不容易。
人與人的關係,只要牽涉上犧牲,就稀釋了美好的濃度
一直以來,「男主外、女主內」的觀念普遍的存在我們社會。只要有了孩子後,當媽媽的作為主要照顧者,似乎就是理所當然的事,不論其在職場的能力有多強,都被強迫扮演好一個她從未接觸過也無從學習起的角色。如同作者在書中提到的,
女人結婚後,「犧牲」變成婚姻關鍵字,無論多麼獨立的女人都得從一撇一捺開始學,彷彿沒有寫好寫滿,就難以稱上好媽媽、好妻子、好媳婦。相對的,作為父親就是在外打拼,家裡的事就安心交給另一半。表面上看起來沒問題,各司其職一同為了家庭而努力著,但育嬰初期,整天只能面對一個無法表達情緒的嬰兒,難以猜測哭泣背後的需求而心急,沒有經歷過這些,是真的無法體會其感受的。
「好老公」也不一定能打開的心結
如我前面所提到的,我不是位及格的老公。幾年前,我老婆買過一本由宅女小紅寫的書,書名是《好老公 國際中文版》,那時候我看的感覺是,那是從女性角度作為出發點而寫出的,那應該也要有本《好老婆 國際中文版》來對應平衡一下。現在我必須說,我當時那樣想是不太應該的,跟各位媽媽們致歉,改天我再拿出來重看一次。

另外,曾經有一部韓國電影,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,我老婆跟我說過要我和她一起看。但後來我老婆卻又不要了,所以我自己看了一次,我認爲劇情很寫實,可以了解原來媽媽的生活是如此啊,有時會孤立無援。片中由孔劉所飾演的是一位好老公,但卻什麼也不明白。我想這也是我老婆原本想看卻又決定不看的原因之一,因為怕看了更感傷,會對劇中角色感同身受,另一方面,卻又會因為身旁的另一半可能看了還是無法了解而更無助吧。
後記
這篇文章不是一次就寫完,而是分了兩天寫的,這一段期間其實時間都很滿,完全沒有空可以靜下來寫文章。在開始寫這篇文章的那一天,我老婆把兩個女兒帶去花蓮兩天一夜小旅行,晚上我就有自己的時間可以好好坐下來寫寫東西。而在完成這篇文章後半段的這一天,則是晚上把孩子們弄上床後,我自己熬了點夜把剩下的寫完,而我老婆正在為了她的嶄新人生與事業努力前進著。
最後,期望我的老婆、還有所有的媽媽們,不用總是為了扮演好妻子、媽媽等角色,漸漸失去了自我,不再只能「偶爾」做自己,而是「Awlays」be yourself,辛苦您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