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職教育講座「讓愛轉動-談有效經營家人關係」參加心得
大概兩星期前,大女兒從學校帶回一張報名表,是由「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」所主辦、女兒的學校協辦的講座活動,課程是在前天(週六)早上,內容是以父母伴侶互動為主軸,幫助學習有效「表達感受與需求及處理衝突」,活動採取線上課程的形式進行。
當下我想說時間上不確定能否參加,反正就先報名看看,時間到了再看情況。原本昨天早上是想跟大兒子去竹北看他們校隊比賽,後來決定還是待在家裡參加講座好了,也還好早上小女兒夠配合,睡得比較晚,沒有爬起床來黏著我,讓我能安靜地專心參加完這兩個小時的講座。
這篇文章是參加完後,我對內容大概做一個整理,並加入我的心得,分享給大家。
「溝通」如何避免「溝而不通」
講者徐惠芝老師在一開始用了張照片,背景是父母吵架、前景是孩子遮住耳朵的畫面,來作為開頭。我想這樣的畫面,在大多數的家庭中都是常見的,我其實也不例外。我們都知道,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,因為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,不同時期的孩子,面對這樣的情況,心裡的感受和所表達出的反應也有所不同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對孩子未來面對類似關係時,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為何會產生衝突呢?主要的原因就在溝通不良,也就是「溝而不通」。造成溝通無效的因素,我在之前的文章中(點此連結)也有提到過,就是薩提爾冰山理論所提到的四個溝通姿態「指責、討好、超理智、打岔」,這邊就不再多述。
那該如何避免這樣無效的溝通呢?「傾聽」,是唯一的有效解方。但男女天生大不同,講者在這邊播放了知名教授洪蘭在TEDxTaipei 2015的演講片段,從腦科學來解釋差異所在。其中一段讓我特別有印象,洪教授提到,根據研究,男人平均一天講七千個字,在上班時間都講得差不多了,回到家就不想講話。而女人則是一天要講兩萬個字,但就等著老公回到家後一股腦地倒給老公聽。這一段話非常明白地點出了為何夫妻在溝通上容易出現問題,我並不是想替大部分(包括我)被認爲白目的老公來找下台階的藉口,而是男女雙方如果能理解這些演化來的天生差異,或許就能更有效的避免衝突。這段影片非常有意思, 我把它嵌入在下方,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點擊觀看。
談「原生家庭」的影響
衝突的發生,除了從腦科學研究中所看到的天生大不同,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「原生家庭」。講者在這個部分節錄了電影《同床異夢》中男女主角的吵架片段。當衝突發生時,人們在潛意識中會自然的串連過去經驗,表現在行為上。呼應前一段提到的,夫妻吵架對小孩造成的影響,小孩在面對類似事情的態度,多少會受到原生家庭的潛移默化。
這邊我想再次提到薩提爾冰山理論,看了影片中的吵架片段,我的想法是,衝突主要來自雙方都對彼此有所「期待」,但在行為上都無法關注對方的「感受」。這邊講者也引用了「情緒的金字塔」,來解釋水面上與水面下的層次。
所以在對話時,仔細傾聽、了解自我感受、尊重他人,才能有溫暖的談話。講者在投影片中特地放了一個刺蝟的圖片,目的在說,人要學習刺蝟,在互相靠近時,能夠把刺收起來,不傷害到彼此。
「衝突」是讓雙方有更加「了解彼此」的機會
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在一起,衝突是難以避免的,如何面對衝突進而化解衝突,是夫妻雙方須共修的課題。講者提到,根據統計,離婚的高危險期有兩個,第一個高危險期是平均5.2年的婚齡,與無法有效處理衝突有關;第二個高危險期則是平均婚齡16.4年時,與喪失友情和親密感有關。看到這個數據,慶幸自己過了第一個高危險期,但第二個高危險期快到了,我必須謹慎一點才行,XD。
講者另外也提到一個數據,就是白頭偕老的夫妻,其實在生活中有69%的衝突是無解的。那為何還能相守到老呢?我想就是所謂的磨合吧,面對衝突的處理態度已經找到各自都能接受的方式,互相體諒跟適度的忍讓。(睜一隻眼閉一隻眼?XD)
接著講者播放了一個韓國的廣告「30天的約定」,內容大概是說,夫妻因為愛情而結合,進入日常後,很容易因為習慣了不變的相處模式,認為很多事情是「理所當然」,久了之後,愛情逐漸消磨。這是老夫老妻很實際的可能狀況,雖然我覺得後半段的劇情有點灑狗血,不過還是值得一看。
愛的存款練習
除了前面提到的「傾聽」之外,還需要「愛的語言」來營造更好的關係,這不只是夫妻之間,親子之間也是非常需要的。再提到「原生家庭」的影響,其實並不完全都是負面的,透過自身的學習與練習,肯定是可以改變的。講者提到下面這一句話,讓我當下立即省思。
我們要創造什麼樣的「原生家庭」給孩子?
針對這一個主題,講者分享了一部影片,也是我很喜歡的節目,由公視製播的「誰來晚餐」,該集影片主角是一名有6個孩子的媽媽,節錄的片段就是媽媽引導孩子做「愛的語言」練習。主角媽媽的原生家庭跟先生的截然不同,她是褓母帶大的,跟親生媽媽的關係有層隔閡,但這位媽媽並沒有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,將其帶給下一代,反而能夠透過自身實踐,帶出個個獨立自主又懂愛的孩子。
講者說:「有時候,是因為幸福才感恩,不是因為感恩才幸福」。從影片中能感受到這個家庭有滿滿的愛與幸福,習慣性地經常把愛掛在嘴邊。對台灣人來說,可能普遍會把愛藏在心裡,難以啟齒。所以「愛的語言」,必須多加練習,才能像存款一樣,越來越多。這又讓我想到,我之前寫的另一篇文章,也是關於薩提爾的(連結在此),於文末所提到的一句話,在這邊再次引用。
愛,是唯一能給人帶來支持與力量。
最後,附上講座中所提到的相關資源,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「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」,以及承辦的學校,還有當天的講師及共學。
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https://ntpc.familyedu.moe.gov.tw/
新北家庭教育平台 LINE社群
